近年来,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卷烟厂立足新发展阶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不断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异味处理,一头连着职工健康,一头系着企业形象,是青岛卷烟厂环境保护工作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从面对问题到着手解决,从集中攻坚到看到成效,自启动异味处理专项工作以来,青岛卷烟厂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精准施策,为推动企业高水平发展筑牢了生态环保防线。

  随着部分异味处理设备正常运行年限增加,处理效能逐步下降,异味问题成为制约青岛卷烟厂绿色发展的明显问题。面对治异味与保生产的现实课题,青岛卷烟厂党委充分的发挥政治引领、战略统筹和组织保障作用,态度鲜明地提出“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推动生产经营与生态环保协同共进”。

  在前期新增6套异味处理设备的基础上,为逐步提升设备正常运行维护效能,5月9日,青岛卷烟厂党委从优化管理体系入手,作出将异味处理设备属地管理模式调整为职能管理模式的部署,明确由能源动力处(动力车间)全面负责全厂异味处理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构建专业化、集约化的管理体系。

  由此,异味处理专项攻坚行动正式拉开序幕。工作推进过程中,青岛卷烟厂党委班子成员多次深入一线调研督导,与技术团队开展专题研讨,协调解决资源配置、技术攻关等核心问题,为专项工作把准航向,凝聚起强大合力。

  “厂党委将任务交给我们,既是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在异味处理专项攻坚行动启动会上,能源动力处(动力车间)处长(主任)廖克存说。他们迅速整合设备、环境、安全等多领域专业力量,成立异味处理专项攻坚小组,经过系统研讨,制定了“摸清家底、搞懂技术、全力攻坚、效果验证”的异味处理专项攻坚工作思路,并形成分工明确、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推动专项工作有序开展。

  工作初期,面对一台台精密复杂的设备和纵横交错的管线,攻坚小组全体成员“泡”在现场,白天拿着图纸对照设备逐一排查,记录运行参数;晚上围坐在一起梳理数据,分析技术链路。他们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区域,用汗水换来了第一手资料。

  经过一个多月的全面排查和深度诊断,攻坚小组完成了对所有异味处理设备的运作时的状态评估,通过设备调试、技术参数分析、排气指标检测等手段,精准梳理出47项问题及安全风险隐患。针对排查出的问题,攻坚小组制定“一问题一方案”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时限与验收标准,分类施策、销号管理,推动异味处理专项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

  技术攻关是破解异味治理难题的核心抓手。水洗工艺用水pH值直接影响异味处理效能,确定最优参数范围成为技术攻坚的重点课题。攻坚小组在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排气指标达标的前提下,开展多轮对比试验,通过精准调控pH值和实时监测排放气体指标,建立数据台账进行系统分析,最终确定了最佳pH值调控范围,为异味处理效果的稳定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

  7月,青岛进入高温季,制丝工房楼顶表面温度超过40摄氏度。为保障异味处理设备水箱储水质量,攻坚小组严格执行每周两次的换水制度。水箱换水需先排空30吨废水再注入清水,并精准控制碱液添加量以调节水质,单次平均耗时约3小时。包机负责人赵超带领小组成员顶着高温完成一次又一次换水作业,工装反复被汗水浸透,他们始终坚守岗位,确保各项操作规范到位。“保障异味处理效果,首先要把这些基础工作做实做细。”赵超说。

  8月下旬,攻坚小组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所有异味处理设备箱体及管道清理、风机更换、设备除锈刷漆、地面环境整改治理等重点工作,逐步提升了异味处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与现场管理上的水准。同时,为巩固治理成效,攻坚小组建立了“日、周、季”常态化监测维护机制,每日开展巡查,检查设备温度、运行声响、异味情况;每周组织专业检验测试,监测气体VOC浓度、水质pH值,确保指标稳定达标;每季度实施深度清洗,对设备内部做全面维护,构建长效管理体系。

  “异味处理设备除锈刷漆工作已完成。”近日,攻坚小组通过工作群通报了阶段性成果和现场对比图。制丝工房楼顶的异味处理设备外壳焕然一新,各类管线规整有序,地面整洁干净,区域整体面貌显著提升,异味处理专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青岛卷烟厂异味处理专项攻坚台账中的47项问题已有40项完成整改,剩余7项正按计划推进整改。此次异味处理专项工作的实施,不仅有效破除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的环保瓶颈,更积累了绿色发展经验。未来,青岛卷烟厂将以此次专项工作为契机,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环保技术创新、管理体系优化、绿色文化培育等领域加大投入,快速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为行业高水平发展贡献力量。